2015年,按照县委、县政府的统一部署,龙山县委组织部驻洗车河镇西吴村工作组突出“精准扶贫”这一主线,把扶真贫、真扶贫作为密切联系群众、践行“三严三实”的“试金石”和“检阅场”,用干部的辛勤汗水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,精准帮扶见实效,赢得了乡亲们一片叫好声。
实地调研找“穷根”
精准扶贫,实地调研是基础,必须识别准、措施精。
2015年3月30日,县委组织部工作组进驻西吴村。从3月30日至4月15日,短短的十几天,扶贫队员走遍了全村4个组(自然寨)182户人家,先后召开6次村支两委会、村党员会、村民代表大会,群众盼望的道路硬化、产业路修建、安全饮水等每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点都留下了工作组的足迹,走访记录和调研笔记足足三本。
精准识别是关键。在精准识别工作中,工作组始终坚持“扶贫工作贵在精准、重在精准、关键在精准”的思路,严格按照“农户自评、群众互评、代表测评、村级核评、乡镇审评”的要求,多次“回头看”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,通过剔除、新增、补录最后确定出贫困户94户423人。
项目精准是核心。工作组以“解剖麻雀”方式了解贫困成因、探索脱贫之计,按照“精准思路目标化、精准措施菜单化、精准效果责任化”的思路,精心制定了《龙山县洗车河镇西吴村驻村扶贫发展规划》,并邀请县扶贫开发办、交通局、水利局、烟办、烟草公司等部门负责人来到西吴村,就村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发展、社会公共事业建设、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实地查看和座谈讨论。2015年5月21日,县科技局组织科技培训入村;7月8日,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动工;7月14日,县安监局安全教育培训进村;7月23日,耳龙、克湖产业路动工;8月21日,村集体经济鱼苗投放,10月7日,户间路硬化启动……从2015年3月30日开始,每一个时间点都记录下了工作组忙碌的身影,记录下了贫困村点点滴滴的变化。
结对帮扶促发展
精准扶贫,干部结对是抓手,必须全覆盖、促发展。驻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县委组织部紧抓贫困人口脱贫这个“点”,抓牢紧密干群关系这根“线”,组织部机关25名干部职工深入贫困户家中结对认亲、明确责任、帮扶慰问,全面掌握帮扶对象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,重点了解贫困户的人口情况、居住条件、生产生活、家庭收入等情况,确保精准帮扶到位。
“向顺庙家4个人2个劳动力,因学因病致贫。向光明、向光友在浙江务工,孙女向梦琴在高级中学读书。向顺庙虽然没什么劳力,但平常肯做,和村里联系后将他聘请为保洁员,一个月有600元工资,年初的时候又从工商联为向梦琴申请到了2000元‘湘商公益·蓝思学子’助学金。”向顺庙的结对帮扶干部姚潇如是说。工作队员每月驻村开展工作在20天以上,部机关干部每季走亲戚登家门不少于1次。不光是工作组对全村情况和具体动态了如指掌,每当问及帮扶工作进展和该村情况时,结对帮扶干部对自己的联系户情况也是如数家珍。
在结对帮扶中,帮扶干部坚持“因户制宜、因人施策”原则,针对因病、因残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,重在结对救助;针对无经济能力、子女继续求学的贫困户,重在结对助学;针对缺资金、缺技术、缺信息、缺岗位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,重在结对扶持,通过“资金帮扶、项目帮扶、智力帮扶、产业帮扶、就业帮扶”等多种方式,落实了结对帮扶“全覆盖”,脱贫措施“全覆盖”。同时,帮扶干部以发展产业脱贫、鼓励群众致富为重点,引导发展烤烟种植600余亩,新开发烤烟种植地300余亩,发展生猪养殖200余头、山羊养殖200余头、家禽养殖500余羽,发放农机器具8台、肥料4.5吨。初步实现贫困户家家有发展项目,人人有脱贫门路。
抓好党建聚合力
精准扶贫,抓好党建是保障,必须夯基础、聚合力。“村里现在主要产业是烤烟,贫困户要发展脱贫,还得靠烤烟。我们作为村里的老党员,必须带起头来想千方设百计帮助贫困户发展烤烟。”2016年7月6日,部机关党支部和村党支部一起进行“入党为什么?为党做什么?”讨论时村主任向顺胜如是说。
2016年,种烟大户向顺胜在工作组的引导下,与村里的其他种植大户一起成立了西吴村烤烟种植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,增强贫困户的“造血”能力。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县委组织部工作组驻村以来,以强党建、促扶贫为抓手,通过实施党员清单式工作管理,即党员分工列名单,到人、到点、到项、到时;推进列倒逼清单,比质、比速、比量、比廉;考核列罚单,罚懒、罚散、罚慢,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。通过新修村级组织活动中心,达到“十有”标准,并完善远程教育设备、宣传栏和各项规章制度;组织开展以艰苦奋斗、诚信教育、依法办事和社会公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,选派村支书、村主干、年轻党员参加创业培训和科技扶贫知识培训,发放科技知识手册、科技培训汇编资料、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手册等宣传资料210余册,发放实用农资70余套。以“三制一卡”党建工作方法为抓手,进一步夯实全村基本队伍、基本阵地、基本载体、基本制度、基本保障建设,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。
打造美丽新西吴
精准扶贫,基础设施是重点,产业发展是动力,必须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。作为洗车古镇的“后花园”,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组依托观光旅游,将美丽新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,通过完善基础设施、发展休闲农业,以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为目标着力打造美丽乡村,为西吴村推开了另一扇“致富之门”。
积极打造一寨一品,采用太阳能杀虫等形式打造无农药绿色产品生产区,发展稻鱼和稻鳅综合养殖区102.5亩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,栽植桂花、紫薇等绿化树苗2000余株。
立足村级休闲旅游规划,布局基础设施建设。随着道路加宽、4.6千米户间道硬化、村主道安保工程等项目的实施,进村入户变得愈加便利;随着10千米产业路新修、3千米渠道建设、山塘整修等项目的落地,生产条件变得愈加完善;随着村民服务中心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、绿化工程、村民休闲广场等项目的推进,人居环境得到优化,村容面貌变得愈加美丽,为西吴村发展休闲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,为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提供了新动力。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走进今天的西吴,一幅乡村美、产业强、村民富的美丽画卷向我们徐徐展开。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、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确滴灌”,县委组织部驻村扶贫工作组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,西吴村必将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。